GB/T 45618-2025 (Englis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olar blind ultraviolet image intensifier
ICS31.100
CCSL39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GB/T45618—2025
日盲紫外像增強器技術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solarblindultravioletimageintensifier
2025-04-25發布 2025-11-01實施
國 家 市 場 監 督 管 理 總 局
國 家 標 準 化 管 理 委 員 會
發 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電真空器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67)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科學
院微電子研究所、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鵬霄、趙文錦、汪敏、麻力、唐光華、王天質、徐曉軼。
Ⅰ
GB/T45618—2025
GB/T45618—2025
日盲紫外像增強器技術要求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日盲紫外像增強器的技術要求、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描述了相應的檢驗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日盲紫外像增強器(以下簡稱“像增強器”)的設計、制造和驗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
本文件。
GB/T191—2008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2421—2020 環境試驗 概述和指南
GB/T2423.1—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A:低溫
GB/T2423.2—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B:高溫
GB/T2423.3—2016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Cab:恒定濕熱試驗
GB/T2423.5—2019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Ea和導則:沖擊
GB/T2423.10—2019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Fc:振動(正弦)
GB/T2423.17—2024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Ka:鹽霧
GB/T2423.21—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M:低氣壓
GB/T2423.22—2012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 N:溫度變化
GB/T4597—2012 電子管詞匯
GB/T14184—1993 變像管和像增強管測試方法
GB/T20244—2025 光學纖維傳像元件
3 術語和定義
GB/T4597—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日盲紫外 solarblindultraviolet
太陽輻射中200nm~280nm 光譜光被大氣臭氧層強烈吸收,使得近地空間太陽背景中幾乎無此
波段光線,形成的光譜區域。
3.2
像增強器 imageintensifier
能將投射到光電陰極上的日盲紫外光子輻射圖像,經光電轉換和增強,在熒光屏上顯示為適應人眼
觀察的可見光圖像的真空光電成像器件。
3.3
高壓電源 high-voltagepowersupply
通過變壓器將直流低壓變成多路高壓輸出,用以給日盲紫外像增強管各極提供工作電壓的電源。
1
3.4
峰值波長 peakwavelength
光電陰極光譜響應特性曲線中最大輻射靈敏度對應的波長。
3.5
日盲特性 solarblindcharacteristic
像增強器對太陽光譜中日盲紫外以外波段光信號的屏蔽能力,為像增強器對可見光波段典型波長
響應值與日盲紫外波段典型波長響應值之比。
3.6
光電陰極有效直徑 photocathodeeffectivediameter
光電陰極上與輸入光軸同心并在熒光屏上完整成像的最大圓的直徑。
3.7
光電陰極和熒光屏缺陷 defectsofphotocathodeandphosphorscreen
光電陰極和熒光屏因像增強器制作和工作過程產生的缺陷。
注:包括在熒光屏上的亮斑、暗斑、亮點、發射點或亮度不均勻等缺陷。
3.8
輸出亮度均勻性 outputbrightnessuniformity
在規定的入射光光照下,像增強器熒光屏輸出亮度的空間變化,一般用輸出亮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之比來表示。
3.9
輻射增益 radiationgain
像增強器熒光屏輸出光亮度除以入射于光電陰極的輻通量所得的商。
3.10
等效背景輻照度 equivalentbackgroundirradiance
使像增強器熒光屏輸出亮度增加到等于僅由于暗發射而產生的熒光屏亮度兩倍時的輸入光照度。
4 技術要求
4.1 設計與結構
4.1.1 組成
像增強器由日盲紫外像增強管和高壓電源組成,像增強管與高壓電源可封裝在一個殼體內形成整
體,也可分別封裝,兩者之間用對應電極連接線連接。
4.1.2 像增強管
4.1.2.1 光電陰極
光電陰極使用透射式 Cs2Te、Rb2Te、AlGaN 等光電陰極材料。
4.1.2.2 熒光屏
熒光屏采用 P20、P31、P43、P45、P46等牌號熒光粉,基底材料一般為光學纖維面板或光學纖維錐,
光學纖維面板或光學纖維錐應符合 GB/T20244—2025的要求。
4.1.2.3 輸入光窗
輸入光窗采用JGS1石英玻璃、藍寶石等,應滿足以下要求:
2
GB/T45618—2025
a) 有效直徑范圍內的表面無氣泡、黑點、劃痕等缺陷;
b) 對200nm 及以上波長紫外光透過率不低于85%。
4.1.2.4 電子倍增極
電子倍增極采用微通道板,應滿足以下要求:
a) 有效直徑范圍內的表面無氣泡、黑點、劃痕、裂紋、邊緣破損、固定圖案噪聲等缺陷,在至少
10倍顯微鏡下觀察無污漬、多余物;
b) 單塊微通道板的電子增益至少為1000,電阻一般不大于300MΩ。
4.1.3 高壓電源
高壓電源輸入為直流低壓,應能輸出滿足像增強管正常工作所需的三路高壓。
4.1.4 外殼
像增強器所用的外殼材料一般為金屬材料或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表面應抗腐蝕或經電鍍、氧化、
涂覆等抗腐蝕處理。非金屬材料外殼表面應不生霉或能防霉。
4.2 外形尺寸
像增強器外形尺寸應符合產品規范的要求,當高壓電源與像增強管分開封裝時,應分別符合具體產
品的技術要求。
4.3 外觀質量
像增強器的外觀質量應在正常照明條件下,不需要借助專用的觀察工具進行檢驗,外觀質量應滿足
以下要求:
a) 標志清晰、牢固、位置正確;
b) 器件表面無破損、污漬和較深的劃痕;
c) 光窗的有效工作面清晰,無明顯的氣泡、砂點等缺陷;
d) 光電陰極和熒光屏有效工作面內無脫落、斑點、污漬、擦傷等缺陷;
e) 透過光窗觀察器件內部,無人眼可見的活動多余物;
f) 其他。
4.4 光電特性
4.4.1 光電陰極輻射靈敏度
像增強器光電陰極輻射靈敏度應不小于15mA/W(@253.7nm)。
4.4.2 光譜響應范圍
像增強器的光譜響應范圍應滿足截止波長不大于200nm,閾值波長不大于360nm。
4.4.3 峰值波長
像增強器的峰值波長應在(250±30)nm 范圍內。
4.4.4 日盲特性
像增強器光電陰極在520nm 波長處響應值與280nm 波長處響應值之比應不大于1×10-3。
3
GB/T45618—2025
4.4.5 光電陰極有效直徑
除另有規定外,像增強器光電陰極有效直徑應滿足產品規范的要求,常用有效直徑有?18 mm、
?25mm、?40mm 等。
4.4.6 光電陰極和熒光屏缺陷
像增強器的光電陰極和熒光屏缺陷應符合產品規范的要求。應給出熒光屏上各規定區允許出現的
亮斑、不透明斑及超過規定對比度的暗斑的大小和數量。給像增強器施加工作電壓,當光電陰極上無光
輻射輸入時,觀察熒光屏有效直徑范圍內不應存在明亮的光斑、條紋、光脈動、亮點、發射點及比周圍區
域亮得多的缺陷。除另有規定外,規定區的劃分見表1。
表 1 像增強器規定區劃分
規定區
典型有效直徑
mm
?18 ?25 ?40
Ⅰ ?≤5.6 ?≤7.6 ?≤15
Ⅱ 5.6≤14.7 7.6≤21.5 15≤30
Ⅲ 14.7≤18 21.5≤25 30≤40
除另有規定外,像增強器有效直徑范圍內不應有亮斑,暗斑斑點數或斑點總面積不大于表2的規
定。非圓形斑點的大小按其等效圓面積的直徑計算,若兩個斑點的最小間距小于其中較大斑點的等效
直徑,應把這兩個斑點和它們的間隔一起看作一個斑點統計。0.2mm 及以下的暗斑均不計入斑點數,
但連續成片的應計入斑點總數。
表 2 暗斑的規定
斑點直徑d
mm
Ⅰ區 Ⅱ區 Ⅲ區
d>0.8 0 0 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