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del design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for coal mine — Part 2: The model designation of electric product
1 Scope
This standard specifies the principle, composition, sequence and designation method of the model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for coal min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ducts).
This standard is applicable to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coal mines.
This standard is not applicable to the model designation of miner’s lamps, charging racks and luminaires.
2 Normative reference
The following referenced documen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document. For dated reference, only the edition cited applies. For undated references, the latest edition (including any amendment) applies.
MT/T 154.1-2011 The model design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for coal mine — Part 1: Directive
3 Designation principles
3.1 The naming of product models shall be simple and clear.
3.2 The product model shall be composed of the capitalized Chinese Pinyin (phonetic alphabet) and Arabic numerals.
3.3 Generally,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Chinese Pinyin of a Chinese character representing the meaning of each phrase in the product name is used.
3.4 If the model designated according to 3.3 is repeated or cannot be used due to other factors,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of other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phrase may be used; 2 letters may be used if necessary.
3.5 The product model shall represent one product only, without being confused or repeated with other product models.
3.6 The model designation of this standard shall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T/T 154.1-2011.
4 Composition and sequence
4.1 Composition of product model
The product model is mainly composed of “product model code”, “first feature code”, “design serial number” and “main parameter”. The “second feature code”, “supplementary feature code” and “number of amendment” may be added one by one if it is still indistinguishable.
4.2 Sequence of product model
Foreword i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
3 Designation principles
4 Composition and sequence
5 Designation methods
6 Other requirements
7 Model designation examples
煤礦用機電產品型號編制方法
第2部分:電器產品型號編制方法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煤礦用電器產品(以下簡稱產品)型號編制原則、組成與排列方式、編制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煤礦用電器設備。
本標準不適用于礦燈、充電架、照明燈具的型號編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MT/T 154.1—2011 煤礦機電產品型號編制辦法 第1部分:導則
3 編制原則
3.1 產品型號的命名應力求簡單明了。
3.2 產品型號應由大寫漢語拼音字母及阿拉伯數字組成。
3.3 一般采用產品名稱中每個詞組的有代表意義的一個漢字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
3.4 如按3.3條規定造成型號重復或其他因素不能采用時,可采用詞組中其他漢字的漢語拼音字母,必要時可用2個字母表示。
3.5 產品型號只代表一種產品,不應與其他產品型號發生混淆與重復。
3.6 本標準型號編制應符合MT/T 154.1—2011的規定。
4 組成與排列方式
4.1 產品型號組成
產品型號主要由“產品類型代號”“第一特征代號”“設計序號”“主參數”組成。如這樣表示仍難以區分時,再逐一增加“第二特征代號”“補充特征代號”和“修改序號”。
4.2 產品型號排列方式
修改序號
補充特征代號
主參數
設計序號
第二特征代號
第一特征代號
產品類型代號
5 編制方法
5.1 產品類型代號
產品型號中的“產品類型代號”表明產品的分類類別,一般用漢語拼音單字母表示,凡是出現區分困難時,允許用雙字母表示,分類類別代號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產品類型代號 產品名稱 產品類型代號 產品名稱 產品類型代號 產品名稱
A 按鈕 G 柜 QK 電抗起動器
B 保護 H 換向開關 R 加熱裝置、加熱器
BP 變頻器 HX 互感器箱 RX 熔斷器箱
BX 保護箱 J 進線裝置 S —
C 插銷 JX 繼電器箱 T 操縱臺
DF 電磁換向閥 JH 接線盒 U —
CG 傳感器 K 開關、饋電開關 V —
DD 電笛 KF 控制用電磁閥 WB 無功補償
DL 電鈴 KX 控制箱 X 限位開關、配電箱
DX 電源箱 L 連接器、濾波器 XD 信號燈
DT 電磁鐵 M — Y 儀表
DZ 電阻 N — Z 裝置
E — P 弄、配電裝置 ZL 整流器
F — Q 起動器 — —
5.2 第一特征代號
產品型號中的“第一特征代號”表明產品的防爆結構型式,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第一特征代號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
第一特征代號 防爆型式 第一特征代號 防爆型式 第一特征代號 防爆型式
A 隔爆兼增安型 J 隔爆兼本質安全型 T 防爆特殊型
B 隔爆型 K 礦用一般型 Y 正壓外殼型
E 澆封型 Q 其他 Z 增安型
H 本質安傘型 S 充砂型 — —
5.3 第二特征代號
產品型號中的“第二特征代號”是在“產品類型代號”“第一特征代號”“主參數”相同時,而結構、性能、原理等不同時需要區分之用,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第二特征代號應符合表3的規定。
表3
第二特征代號 產品特征名稱 第二特征代號 產品特征名稱 第二特征代號 產品特征名稱
A — J 交流 S 雙速、手動、手車、雙電源
B — K 空氣、負荷 T 調速、通用
C 電磁 L 電流、漏電 U —
D 低壓、動力、電子保護 M 照明 V —
E — N 可逆 W 微機、溫度、無功功率
F 分 P — X 相敏、選擇
G 高壓、固定 Q — Y 電壓、液壓、永磁機構
H — R 熱保護、軟起動 Z 真空、直流、自動總開關、綜合、組合
5.4 設計序號
產品型號中的“設計序號”表明產品設計或改進代號,以阿拉伯數字表示。由產品生產企業規定。
5.5 主參數
產品型號中的“主參數”表明產品的主要技術參數,如電流、電壓、功率、主電路數×(電流/電壓、功率/電壓),必要時可用配套機械的主參數。用“—”和前面部分連接。
5.6 補充特征代號
5.6.1 產品型號中的補充特征代號是在“產品類型代號”“第一特征代號”“主參數”相同,而需要進一步區分其有關的特征或表明與其主機的配套時作識別之用,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補充代號應符合表4的規定。